时间:2012年5月
地点:广州
人物:中铁二十五局集团轨道公司广州地铁六号线如意坊车站项目部技术团队
项目:广州地铁六号线如意坊车站项目部
时光拉回到2006年4月28日,在广州地铁六号线如意坊站工地,项目经理田天长带领着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年轻人正在举办开工典礼。一晃眼6年过去了,广州地铁六号线最大地铁车站——如意坊车站已经顺利封顶,而他们这群年轻人,又收获到了什么呢?
——收获了技术经验
广州地铁六号线如意坊站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是普通车站的两倍,车站基坑长111.6 m,宽39.8m,深33.57m。该站是六号线与环线接口的换乘站,开通后能应付6000人/小时的客流量。车站主体为五层四跨三柱箱型全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专家曾言,能施工如意坊站,其他所有地铁明挖车站均能拿下。该站除了深、大外,施工中还面临许多技术难题,如地质条件差、靠珠江施工、水文条件差、周边建筑物密集、土石方量大,因此该站施工技术经验的总结,尤为珍贵。在以项目总工沈炜东、技术部长倪俊强的带领下,一群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小伙子,组成了科技攻关团队,先后攻克了一系列难关。《地铁大型超深基坑坡道式开挖技术》于2010年通过中国铁建股份公司组织的专家评审为国内先进,并评为铁道部部级工法;《特殊地质条件下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技术》也于2010年通过中国铁建股份公司组织的专家评审为国际先进,获得股份公司优秀工法二等奖。2011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来通知书,授予如意坊车站项目部申请的工法《一种重叠既有地下连续墙施工新的地下连续墙的成槽工艺》为发明专利权。
自进场施工以来,项目部严把安全质量关,多次获得建设单位表彰,被评为2010年度地铁优秀项目部,在业主组织的劳动竞赛中也多次获奖。
——收获了人才
自开工以来,项目部共接收了22名大学毕业生。至2012年5月,他们大部分已经调到其它项目担任重要岗位,其中任项目经理1名,项目总工4名、项目技术部长4名,分布在广州、长沙、青岛、东莞等地区的地铁建设市场。
梅光军,毕业于2006年,为人低调,做事认真,工作中敢拼敢闯,总是主动为领导分忧解难,对企业忠贞不二。他毕业以来就一直呆在项目部,与钢筋水泥为伴,白天跑现场,晚上看图纸,用自己的勤奋、责任和智慧很快熟悉了有关技术,并成为独挡一面的技术主管。2007年10月5日凌晨3时,施工人员在完成车站暗挖隧道上台阶的开挖及初期支护后,跟班旁站监控人员发现紧靠珠江一侧的掌子面有一股较大不明地下水夹杂泥沙突然涌出。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组织洞内作业人员从31米深的竖井口撤出,并疏散地面作业人员。梅关军没有等待项目领导安排,主动挨家挨户去叫醒周边熟睡居民并使之撤离。正是在梅关军对周边居民耐心细致工作,防止了部分地表塌陷后的人员伤亡。
项目总工沈炜东言语不多,却认真较劲。车站基坑地质复杂,又紧靠珠江边,连续墙施工在成槽过程极容易出现塌槽,从而威胁到基坑外侧的建筑安全。若采用传统的冲抓成槽,无法满足特殊地质条件和工期的要求,沈炜东主动与广州市科委专家联系探讨,大胆采用国际先进的铣槽机施工。而铣槽机到了如意坊站又“水土不服”。由于如意坊地层粉质粘土和粉质泥沙岩较厚,其粘性很大,铣轮在掘进过程中发生糊轮,满轮“牙齿”的铣轮很快就变成了2个泥饼,需要人工除泥,影响进度。沈炜东又马不停蹄找书籍和相关案例分析,决定每槽段使用冲击钻引1到2个孔,作为削铣的凌空面,消除糊轮的现象,效率明显提高,在场的专家都禁不住竖起了大拇指,项目经理田天长说,“我们这是洋枪加土炮”。2012年,沈炜东获得了 “广东青年五四奖章”提名。据悉,此次“五四奖章”评选,全广东省有数百精英参与,最终荣获个人提名奖的只有17人,沈炜东跻身其中,实属不易。
副总工兼技术部长倪俊强,2007年从中南大学毕业就一头扎进如意坊工地,他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日夜蹲守在现场。5年来,从技术员成长到副总工,如果说时间的长短记载了如意坊站的艰难历程,那岗位的变化就见证了他孜孜以求、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足迹。
陈煜昌、谢伟两人于2010年毕业分配到如意坊站,他们一边做预算、实验等工作,一边不耽误现场技术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稳妥地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付出心血与汗水的同时,他们的成长也得到了公司的肯定,先后获得公司“2010年优秀见习生”和“2011年先进工作者”称号。
公司领导说,如意坊车站就是公司的“黄埔军校”。确实如此,项目总工沈炜东现已担任长沙地铁1号线7标的项目经理,肩负更重的职责。技术人员杨华、张梁等也已在其它项目担任项目总工。